第61章

*

傅老夫人寿宴次日,傅谨语先跟傅谨言一块儿料理完家事,用完午膳又歇了个晌,这才带着中秋节礼,来到靖王府。

进了仪门,没走一会子,就瞧见靖王府的长府官韩蘅恭敬的引着个少年朝这边走来。

少年身后跟着两个面白无须、唇红齿白的小厮。

显然这少年身份不低。

傅谨语退让到一旁,垂首眼观鼻鼻观心,静候这人离开。

谁知这少年竟在她跟前停下脚步,用略带好奇的语气问道:“可是傅二姑娘?”

人家都开口询问了,傅谨语装傻不得,只好应道:“我的确姓傅,在家中行二。”

“什么你啊我的,大胆,这是太孙殿下!”韩蘅突然开口,冲着傅谨语一阵大呼小叫。

傅谨语:“……”

你还可以再假一点!

她立时蹲身行礼,“惶恐”道:“臣女不知太孙殿下驾到,冲撞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韩爱卿严重了,看把傅二姑娘吓的。”太孙笑斥了韩蘅一句。

他长了张讨喜的小圆脸,两侧各一颗小虎牙,笑起来让人不觉心生亲近之意。

没等傅谨语回应,他就好奇的问东问西起来:“听说太妃娘娘心疾发作时,是你用心肺复苏的法子将她救回来的,你怎会这个的,是跟洋人学的?洋人的脑袋也不知怎地长的,竟想出如此稀奇古怪的法子来,偏还有用,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傅谨语嘴角抽了抽,“洋人”真是口好锅啊,跟表哥这个背锅侠绝配。

她斟酌了下语句,笑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咱们这边也有许多他们洋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物什呢。”

“说的很是。”太孙点头,随即咂舌道:“上回听刑院判说,洋人那边的大夫,生病不给吃药,就拿刀子放血,再饿几天,能熬过去就熬过去,熬不过的就说被父神接去天上享福了,吓的孤当即就将那碗治腹泻的汤药给一口灌了下去。”

略一停顿后,他又“哎呀”一声:“上回孤腹泻,还是多亏曾小叔祖从洋人手里得来的蒙脱石散,这才救回一条小命。可惜曾小叔祖自个也没几包了,不然孤一定多向他讨要几包备用。”

傅谨语:“……”

她该感激崔九凌为了不叫自个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而隐瞒了她是蒙脱石散正主的真相,还是该吐槽堂堂太孙竟然是个话痨?

还有,曾小叔祖是个什么鬼称呼?难道不该是小曾叔祖?

不过他提到腹泻,倒是让傅谨语想起原著中一些细枝末节的剧情来。

三十年后,傅谨言的儿子之所以能当上摄政王,乃是因为先帝早薨,新帝年幼,太后身/子病弱,无法垂帘听政,这才让他这个堂兄捡了漏。

而那个早逝的先帝,正是面前这个活蹦乱跳的太孙。

早逝的原因,正是年幼时吃桃吃坏肚腑,腹泻不止,侥幸捡回一条命,但却伤了根本,肚腑动辄就作怪。

身子病弱,子嗣上头也变得艰难起来,直到年过四十,秋皇后才替他生下唯一的子嗣。

秋皇后与他同岁,四十多岁高龄产子,产后大出血,虽被医术高明的刑院判救回了性命,但从此缠/绵病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