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历史上有的人,在世的时候,权力把握住了,但是骂名也起来了,这样的人就是秦桧那种。为了实惠,付出了虚名。

有的人演了一辈子,到老了玩现了,被揭露了。那叫晚节不保。这样的人就是钱谦益。老夫老了,也不要脸了,你们随便骂吧。

有的人,活着的时候还能欺世盗名,名利双收,可是身后,世人反应过来了,被这老贼骗了。这样的人,就是李成梁,一世英名,万世骂名。

有的人,不仅在世的时候,功成名就,身后几百年也做为人臣的楷模。这样的人就是那位帝师。

其实,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他这一辈子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他提出了辽饷。这是华夏历史上厘金税的始作俑者。把战争税摊派在田亩上,让最底层的自耕农来承担沉重的军事税负。这种操蛋的税负,从天启年间一直收到1931年。

而辽饷是公认的,最后导致大明垮台的原因之一。天灾、人祸、边患交替之下,几千万两白银的摊派,彻底的压垮了农民的脊梁。

第二件事,杀熊廷弼。熊廷弼代表的是解决辽东问题的另一种道路。熊廷弼是唯一一个主张用军事手段解决辽东问题的大臣。同时,他也有用军事手段解决努尔哈赤集团的能力。至少可以稳住局面不崩坏。

他第一次主政辽东,采取的军事部署,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既有沈阳、辽阳、开源、铁岭等坚固据点城市为依托,同时有机动骑兵体系动态防御。大纵深防御,以战为守,战守转换。把努尔哈赤搞得,束手无策,只能蛰伏。

不是明朝军队打不了仗,而是后来的军事策略根本就胡来。否则一样的条件,熊廷弼为什么玩得转,王化贞就全都搞砸了。

熊廷弼被搞下去,是因为朝廷里的勋贵、阉党、文官都在出于党争的需要,养寇自重。熊廷弼的路线和历代对北方民族的战争是同一种手段。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李世民他们都是这么打的。

可是奇怪的是,熊廷弼被弄下去了之后,大明开始了奇葩的打法。这种打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这种打法就是这位帝师做的第三件事,修筑关宁锦防线和组建关宁军。

第三件事,修墙。历史上可有靠一点点的往前修墙,把敌国打败的例子吗。这得有多荒唐。

他们变熊廷弼以攻为守策略,为以守为守的策略。基本上再也不攻了。就是闷头修城堡,一点点的往北方推进。

可是,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四百万两,他亲手建立的关宁锦防线,一共花了300万两的营建费用。此外每年维护城堡也要80万两。还要一年五百万两军费养着关宁军。

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