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9、鸠占鹊巢(补昨日欠的第一章)

杨凡又不是圣人,能高兴才怪。但朕就是故意要冷落他一下,让他知道,这大明一切利益都操于朕手。不要太飘了。

已经好几位老臣上书,言定远伯年纪太轻,升迁太快。对他的成长不利,这已经是朝廷中,绝大多数大臣的统一意见。

自己作为皇帝,不能不有所考虑。

反正这次漠南大胜之后,京营的兵权是绝对不会再放出去了。

西北的战事已经结束,杨凡可以先闲置一段时间了。功劳不可能可着一个人来。这样臣子容易尾大不掉。

接下来,就要集中精力处理辽东了。

杨凡就算不满,晾他一段时间,他也就消停了。

既然短时间内,用不着他了,也没有必要去考虑他的情绪了。

想到辽东,崇祯叹了口气。袁崇焕那边毫无进展,哪怕他有定远伯十分之一的胜利,也算是对朝廷有个交待。

可是,自从没了熊廷弼之后。孙承宗和袁崇焕,师徒二人接手辽东后,基本就没怎发动过进攻,完全是被动挨打。

只有柳河之战,算是雄起了一次,算是主动进攻,结果1700明军去偷袭,被300八旗杀得大败。死了一半还多。从此就龟缩不出了。

这一次,京营在西北的节节胜利,给了东林和袁崇焕很多的压力,据说袁督师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夜不能寐了。

本次西征,杨凡不仅彻底消灭了漠南蒙古,还消灭了阿拉善蒙古、青海海西蒙古,嘉峪关外的关西七部的主要兵力。彻底削弱这些势力。漠西蒙古也大伤元气,退回了中亚。使得西北彻底安全了。

虽然花了350万两的军费,可是,杨凡通过拍卖缴获的物资,不仅把参战部队的历年欠饷都补上了。还给皇帝送回了三百万两的银票。

合着他打仗不仅没花钱,还赚钱了。

这让一年五百万军费的关宁军情何以堪。他们多久没有胜利了。连一个小胜利都没有。山海关一年花掉四百万,他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现在皇帝把蓟镇清军完成了,京营和蓟镇的军费节省了70。九边裁撤了四镇。那下一步,皇帝会不会对辽东镇也开始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