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第 170 章 墨家巨子

这父女两个,怎么都这么喜欢修建大建筑呢。

赵不息轻笑一声,好整以暇道:“谁说修建大工程就一定是劳民伤财的呢?”

“钱给够了,就不是劳民伤财,而是提供就业岗位。”

赵不息解释:“就是我们并不征发徭役,而是开出工钱来招募人手做工。”

“秦的徭役也是支付工钱的。”朱阳还是不太明白。

赵不息道:“不不不,徭役是强行命令黔首从千里之外自费路费来干活,这是劳民伤财。而我们建造墨家学宫是招收就近的工人来干活,我们开出工钱,附近的工人来做工得到工钱,然后再在我们的店铺之中消费,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朱阳还是不太懂,不过他没有出声询问,只是安静听着。

“咸阳有八十万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土地可以种,有些没有地的黔首日子就过的穷巴巴的,他们就可以来当建筑工人,换钱养活一家子人。”

这个朱阳听懂了,可随即朱阳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可是按照您说的这个规模建造,那墨家学宫的建造需要至少十万人,咸阳并没有那么多没有地的黔首会来做工。”

没有地的黔首大部分都活不过几年就冻死饿死了,如今还能在咸阳居住的黔首,绝大部分家中还是有土地的。

“咸阳没有这么多人,可其他地方有。”

赵不息扯了扯嘴角,略带一点嘲讽,“无论哪朝哪代,天底下都不会缺少穷人的。”

听到这朱阳犹豫了一下,还是出声委婉提醒了一下赵不息:“咱们秦的户籍制度……”

秦朝的户籍制度极其严苛,寻常没有验传的黔首连自己出生的县都出不去,更别提想要到咸阳来做工了。

赵不息不在意地挥了挥手:“这个不是什么大事,户籍制度以后会改变的。”

“只怕不容易啊,户籍制乃是商君留下的,秦已经用此制百年了。”朱阳对此还是不抱希望。

商鞅之法,在秦就相当于铁律,不可更改。

赵不息挑眉:“那就是你太不了解我爹了,秦用商君之法是因为先前商君之法能强国,而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我爹这个人,很现实的,只要能让他看到好处,他才不会管什么商君之法呢。”

嬴政就是这么现实的一个人,什么商君之法李君之法赵君之法,嬴政根本不在意,他只在意这个方法能不能产生更大的利益。在嬴政眼里,唯一的“铁律”就是他的利益。

乱世用重法。先前战乱的时候商鞅制定的严苛法度能够让秦国变成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所以秦国才会世代实行商鞅之法。

可如今天下一统,国情已经变了,原来的制度不适用了,想要再得到更大的利益就到了“想要富、多修路”的时候了,人得流动起来才能富裕啊。

有足够大的利益,赵不息还是有十足的把握说服她爹放松一点黔首流动的。

闻言朱阳不再说话了。

他敢说什么?我比你更了解你爹?这种人家亲父女之间的事情还是让他们自己商量去吧。

“那人口迁移过来做工肯定是要定居的,这一片就会形成聚居区。”赵不息一只手压着地图,一只手握着炭笔在墨家学宫的位置周围花了一个大圈。

“黔首们拿到了工钱,他们就要花钱,要吃饭要买衣服孩子要上学自己有病要治病。所以我们就在这周围建店铺建学堂建医馆,实现金钱的流通。”

赵不息侃侃而谈:“最后我们建造起来了墨家学宫,这些黔首也养活了自己,还激活了市场活力,这事是三赢懂不懂?所以我们这就不是劳民伤财,而是给黔首提供了就业岗位,是好事。”

朱阳:“……”

他听不懂。

赵不息看着朱阳一脸迷惑,心里嘀咕这老头平时明明挺聪明的,怎么她才只讲了一点市场经济的皮毛就听不懂了?

人家萧何就一听就明白,朱阳这老头年纪顶得上两个萧何,怎么就听不懂呢。难怪人家萧何是名流千古的名相,朱阳这老头在史书上甚至都没有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