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 46 章

冯腾忍不住露出一点笑意,他家中的小女儿也和赵不息差不多大……三年前差不多大,三年未见,自家的小女儿应该已经长大了吧。

他眼中迅速划过一丝思念和自责,赵地凶险,他不放心带着妻儿来此赴任,就将妻儿留在了咸阳,虽时常通信,可也是一别三年未曾再见面。他离开咸阳的时候小女儿和赵不息如今一般大,现在过去三年,小女儿应该已经变了模样了吧。

“黑石子来找老夫是有何事吗?”冯腾带着赵不息三人转身走入正厅,邀请她们坐下。

“临近年关,息是来给长辈送年礼的。”赵不息笑眯眯地把手中的竹简递给身旁的家仆,家仆捧着竹简再递给上座的冯腾。

没等冯腾开口拒绝,赵不息抢先一步道:“我知道冯郡守从不收礼,可我今日来并不是来拜见冯郡守的,而是晚辈来拜见长辈的,送的年礼也不是什么价值百金的宝物,只是一卷《申子》罢了。”

冯腾闻言笑了笑,也不再拒绝,而是示意家仆将竹简递给他。

金银美人他收不得,但若只是一卷书,他收下倒也无妨,只算是朋友间的往来罢了。

“这……”冯腾接过竹简,却发现手中的竹简并不是崭新的,而是有一些年份了,穿竹片的麻绳都已经黑了,有几块竹片也缺了一小脚,他疑惑出声。

赵不息解释道:“这事我前几年偶然得到的一卷申不害的手书《申子》。”

申不害,原本是郑国人,郑国被韩国灭了以后韩昭侯任用他为丞相,十五年内“内修政教,外应诸侯”,推行“法”治“术”治,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更重要的,冯腾学的就是申不害的“法”。

冯腾忍不住心动了,他目光黏在竹简上,忍不住伸出右手细细抚摸着残破的竹片边缘。

这可是偶像亲手写的周边啊!而且申不害已经走了百年了,他亲手抄写的竹简只会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少。

赵不息当然也没有错过冯腾脸上压制不住的“我想要”表情,她微微一笑。

“这卷是我曾帮助过一位原韩国人他送给我的,此人是申公后人,送了我许多申公亲手所写的书,我家中还有十几卷,这一卷是专门送给冯公的。”

送礼嘛,主打的就是一个投其所好。对于冯腾这类并不钟爱钱财的人来说,万金对他有何用?可申不害亲手所写的《申子》就不一样了,不算昂贵但是稀有,最重要的是他拒绝不了。

赵不息自己就有收藏的竹简,还是她专门去邯郸昔日嬴政做质子居住的那一带房屋中偷偷翻出来的,年幼绝版始皇刚学会写字时歪歪扭扭的狗爬字!

现在还被她珍藏在她床底的箱子中呢。

她可太知道偶像周边的威力了!

冯腾犹豫了一下,还是脸微红的将这卷《申子》收下了,看向赵不息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好感。

飨宴过后,赵不息才和冯腾说起自己来拜访的另一件事。

“我有一个想法,只是不知道是否符合律法,所以想询问您。”赵不息坐在冯腾对面。

冯腾挺直了身体,只要一旦谈到律法,他就立刻从温和长辈模式切换到了尽职尽责郡守模式。

“我观察到因为连年的战乱和天灾,四处都有失去父母的稚子,正巧黑石这些年收成都不错,所以我想要办一个孤儿院,收纳一些自己无法活下去的孩子,您认为如何呢?”赵不息仔细描述着自己的想法。

冯腾沉思了片刻。

秦律对孤儿是有保护的,《秦律十八中·仓律》中规定“婴儿之毋母者各半石”,意思就是失去母亲的孤儿每人每月发放半石粮食。

可秦律虽然有规定,奈何生产力跟不上,每年饿死的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都有成千上万,别说无父无母的孤儿了,很多时候官府都拿不出来粮食养孤儿,就算是富裕地区的官府有着充足的存粮,可一个稚子想要长大,哪里是每月那半石粮食能养活的呢?

“黑石子的确是贤人啊,此仁政也。”冯腾夸完之后觉得怪怪的,从他一个法家弟子口中冒出来“仁政”两个字,总觉得不太对劲。

冯腾哂笑一下,管它呢,又没有违反律法。本来他能将河内郡安稳治理下来也就不是什么抱着典籍不知变通的人。

“既然黑石子愿意做此善事,衙门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冯腾沉思一阵。

“也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将没有上户籍的孤儿统计户籍……这样吧,你那边有什么需要,只要不违反秦律,可以自行决定后再上报官府。”

算是给了赵不息怀县内的部分自治权,让她可以自行安排人员变动和自行修建一些小型工程,虽说赵不息先前也一直都是自己做不禀告官府的,但是这类事情的确还是有官府默许更安全。

秦律虽严,可也不是不知变通,事实上,自商鞅变法以来百余年,秦一直都在修改法律。

……直到秦一世登基,秦律才从“严法”彻底变成了“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