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奉锣

麻衣祖师 张自道 1476 字 2022-09-06

收好了地址,我说:“那您贵姓?”

“你就说老鬼让你去的,到那儿他自然就知道了。”易斋老板看了眼时间,下了逐客令道:“该干嘛干嘛去,一会儿我还要接待一位重要的客人。”

谢过了对方,我转头离开易斋,很奇怪,秦寿怎么没跟着进来?当我找到他停车的位置,并没看见秦寿,深更半夜的,四周乌漆墨黑,没办法,我就只好吆喝几声,很快秦寿匆匆跑来。

见到我的第一眼,他奇怪道:“你刚才去哪了?怎么我跟着跟着,人就丢了,害的我好个找啊。”

不对啊,我心里有些疑惑,易斋挺好找的,怎么会没有发现呢?

看着巷子里面弥漫着淡淡的白雾,我也没继续深究,只是告诉秦寿事情搞定,明天去找那面“奉锣”。

临近天亮我们俩回到北街,仅仅睡了不到四个小时又开车去了中街,期间吃了两碗老四季,再次调头去了皇城根脚下。

古时候沈城叫奉天,打明朝起设沈阳中卫(屯兵)以后,人口渐渐多了起来。

最初开辟的十字大街,到了清初对城区改造,不仅扩建增高,改十字街为井字大街,并设钟鼓二楼用于报时。

那个时候一夜有五更,每更约为两个小时,从晚上七时起更,需要关闭城门,人们渐渐回家休息。

每当夜晚到了更点,钟鼓齐奏,随后八门八关依次鸣锣。

当时城比较小,因而钟鼓之声可传遍城内每一个地方,搏动着古老奉天的脉搏。五更一过,城门大开,商贾行人就会络绎而来,店铺的伙计也会卸下厚厚的门板开始营业了。

老鬼给写的地址是在铜行巷,这地方特别难找,处在兴隆东侧的一条非常狭窄的小巷子。

我记得这里有个孙祖庙胡同,以前是皮行巷,过往皮货的商人都会在这边落地做买卖,旁边是灰市胡同,过去老奉天的夜市就是开在这里,再往东边走,我沿着小路穿梭,总算找到铜行巷。

解放以后拆迁扩建,就把胡同变没了,仅留下这么一小条巷子,带着秦寿绕来绕去,好不容易找到一处破旧的小楼,在街道的巷子角还立着一块写有“四平街”的牌匾。

看起来这条街也是有些年头了,对应了一下地址,我按照门牌地址进了小区,巧的是刚好十二点整。

这家人住在一楼,当我敲敲门,不一会儿,一位穿着大裤衩的小老头打开门,看他睡眼惺忪,应该是刚刚起床。

“你谁啊,这么早敲我家门嘎哈?”

他说话的声音带有起床气,搞得我一时间有些懵逼,都几点了还睡觉?

我尽量让自己特别客气一点,“打扰了,是老鬼介绍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