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少年包青天》惊人的回报率

华娱1997 胖一点 1959 字 2022-09-07

《少年包青天》的首播平台已经定了京城台,毕竟是投资方之一,这个事先就说好了的。

京城台开价每集20万,这个价格在市场上不算低,毕竟《少年包青天》集数在这摆着,40集就是800万。

好在京城台并非独播,陈勇另外又找了两家首播平台。

第一个是魔都台,也是每集20万,第二个是香江tvb翡翠台,这个也是陈勇的老关系,没有按集数算,直接打包价500万。

800+800+500=2100

光是光是首轮播映权,《少年包青天》就成功回本,甚至可以说是大赚,毕竟实际投入的资金也就1000万左右,现在直接翻了一倍。

而且在2100万并不是全部利润,《少年包青天》还有其他收入。

目前的电视剧市场,赚钱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渠道。

1内地播映权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把片方电视剧卖给某家电视台。

首轮最贵,如果是独播更不用说,很多都是天价。

像是《少年包青天》想要拿下大陆市场的首轮独播权,最低也要50万一集,甚至要更多。

一部剧2000万+的支出,哪怕是那些经济大省的电视台也不一定能吃得消,所以很少有电视台玩这么大。

一般都是几家电视台共同首播,降低购剧价格,平摊风险。

除了首轮,还有二、三轮,这个价格对比首轮肯定要大跌,而且不一定能卖的出去。

只有那种首轮收视不错的火剧,才能吸引其他电视台购买二、三轮播映权,而且越火价格越高,卖出去的也越多。

理论上,一般首轮不会超过3~4家,第二轮不会超过6~8家,不然大家一起播,影响收视率,至于第三轮,那就几乎没啥限制了,给钱就卖。

这里面还有一个潜规则,让片方可以超出数量限制,那就是另外把首轮、二轮播映权卖给那些城市电视台,也就是所谓的市级、区级电视台。

这些电视台不上星,对那些省台上星卫视的收视影响寥寥无几,很多省台都不重视。

所以,在没有明确合同规定的话,片方是可以走这个漏洞的。

但关键就在于很多市台买不起,而且购剧欲望不强烈,很多都等着第三轮片方白菜价甩卖时占便宜。

极少数特别火爆或者意义特殊的剧,少量市台才会出手,但价格也会比省台低很多。

当然,以上只是大部分正常的播映权模式,实际上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法。

比如有某家电视台彻底买断一部剧的,还有第二轮多家电视台联合一起买剧,买下了几家电视台平分,还有不允许片方卖第三轮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之就是一个原则,电视台想省钱还要最大限度提高收视率,片方则想尽办法从电视剧上多捞一点,双方根据各自利益,各种扯皮。

2港台及海外播映权

港台地区还好说,现如今很多电视剧都是港台内地两头卖。

大部分都是先在港台/内地播出,收视火爆后,再引进内地/港台。

当然,也有两地同时首播的,但这种情况不太多,非常考验片方的人脉和电视剧本身影响力。

至于海外就更难了,除非人家主动引进还能卖上点价,要是批发销售,价格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3赞助费和贴片广告

赞助费很好理解,一般就是商品植入广告或者某某景点、地区出钱邀请剧组拍摄,用以宣传。

现在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只有极少数剧组能得到一笔可观的赞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