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金庸:曹轩就是我心目中的张无忌

华娱1997 胖一点 3788 字 2022-09-07

而一个健硕有型的大帅哥,也会让女司机们春心萌动

曹轩这个镜头,与后续去跳进水谭清洗的镜头,虽然没有刻意卖肉。

但他赤膊上身,露出的肌肉扎实匀称,线条有型流畅,隐隐的八块腹肌,配合极佳的身材比例,也让无数女粉舔屏尖叫。

而在曹家胡同,东西二宫也小小交锋了一回,当天本来该曾离,但是被镜头撩了的胡婧想截胡,西宫娘娘死活不让步。

眼见两人有点小僵,曹轩当仁不让的主动站了出来,牺牲自己:“要不一起?我多出点力气就是。”

嗯,要不是曹轩闪得快,东西二宫的茶水就泼脸上了………

而从昆仑山谷离开的张无忌,因为被朱长龄算计,跌落山崖,虽有九阳神功护体,但还是受了伤,行动不便,这时丑姑娘阿蛛出现,两人相伴而行。

再之后就是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张无忌重逢周芷若,看到了如今长大成人清丽秀美的周芷若。

又遇上青翼蝠王、说不得和尚,得知成昆阴谋,得见小昭,进入密室,习得乾坤大挪移。

从剧情节奏来说,在张无忌出山以后,三步一个爽点,持续营造爽感并挖坑填坑,拉高观众的期待。

张无忌出山,使用九阳神功的缩骨功,逃出山谷,碰上了仇人朱长龄。

虽然张无忌被算计落崖,但很快朱长龄就自作自受,想要钻洞离开,却因为不会缩骨功,被卡在中间,动弹不得,活活饿死,恶有恶报,此为爽点之一。

碰上了儿时的故人殷离,得知对方这么多年来一直对他念念不忘,虽然说是恨,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惦记。

殷离虽然现在貌丑,但是是因为练毒功所致,本质上还是个美女,爽点之二。

张无忌为了低调,化名曾阿牛,佯装不会武功,暗暗度过不少难关,实则扮猪吃虎+幕后无敌流,爽点之三。

并且先扬后抑,因为是化名,拉高了期待感,观众们都会期待张无忌露出真名身份的那一刻,爽感翻倍。

碰上周芷若,又填了一坑,同时,周芷若温柔体贴,并且还记得当年的约定,优秀的人设加上痴情,爽点之四。

峨眉派看不起曾阿牛,不少师姐妹还会刁难他,周芷若出来维护。

这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爽点,而且后期揭晓,张无忌硬杠灭绝师太,初露锋芒,反转打脸,也是一个大爽点。

遇到舅舅殷野王和义父明教这些故人,被不明真相的他们夸赞或者是惊讶张无忌的武功。???c0

不但是爽点之七,后期身份揭开又是一个提升,也愈发的让观众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拯救明教,挫败成昆阴谋,爽点之八。

碰上小昭,又是个讨喜美女,爽点之九。

意外得到神功乾坤大挪移,而且轻易习得,结合九阳神功,战力翻倍,爽点之十。

这期间不止爽点一个接一个,还互相都有联系,并不断拉高观众期待,挑逗观众情绪,等待最后决战光明顶的大高潮来临。

所以都说金庸擅长讲故事,这位确实太懂怎么去铺垫、烘托以及剧情节奏变化,更是把所有读者把握得极准。

让人不知不觉的沉浸剧情当中,被故事和人物的发展走向牵连情绪左右,不可自拔。

这样的剧情安排,根本不需要去胡乱修改,只要能掌握住节奏,照着原著拍,就能答出一个优秀的答卷。

繁星版《倚天屠龙记》就是如此,差不多90以上的情节都是原著,有所修改,也是为了更好的影视化。

从张无忌出山开始,一连串的爽感剧情让《倚天屠龙记》的收视率持续走高。

等到了决战光明顶前戏,最高的京城台全国平均收视率已经冲到了94,收视率破10基本上板上钉钉。

谷这个数据在时下电视剧整体收视率持续下滑的年代,还是非独播的地方卫视,绝对堪称火爆。

如果不是正处非典特殊时期,对收视率助力很大,几乎很难达到这个成就。

收视率出来后,京城台台长亲自和曹轩打了个电话,可见对这事有多么重视。

毕竟这种数据,要是运气好央视今年没出什么现象级爆款,今年京城台搞不好能把年度收视冠军收入囊中。

曹轩也很期待再来一回年度收视冠军,继《笑傲江湖》和《金粉世家》之后来个三连冠。

但有一说一难度不小,《还珠格格3》人气高涨,如果曹轩没记错,下半年央视还有一部大杀器《大染坊》,此外老赵的《刘老根2》也不容小觑。

《倚天屠龙记》想拿年度收视冠军,得先越过这三只拦路虎。

………

5月中旬,历经数日的铺垫,《倚天屠龙记》第一波大高潮决战光明顶播出。

与原版相比,繁星版《倚天屠龙记》的场面更大。

光是远景群演就调动了上千号,一口气把大场面全拍了,等到中景近景,才把人数减少。

其实要想细节更佳,最好把这上千号群演,全部保留,贯穿整段戏。

但是难度太大,成本且不说,关键人多就乱,调度不好指挥,群演还容易捣乱。

不要高估群演的职业性,人家一天就拿了几十块钱,又是没有直接镜头的背景板,没必要给你当好一个螺丝钉。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兢兢业业的群演,哪怕是一个龙套,职业态度也极好。

但这种人太少太少了,绝大部分人就是得过且过,拎把刀旁边一站,能面无表情就算是好群演,最怕是加戏或者打哈欠笑场呢。

前者容易抢镜头,影响画面,像星爷电影《喜剧之王》男主尹天仇的演法,十个剧组九个半,让你滚蛋。

换个脾气爆点的,搞不好还要暴揍你一顿,胶卷可不便宜。

但这种群演至少还占个态度,本意可能是好的,笑场打哈欠的就完全是应付事。

本来一场白事哭戏,或者是剑拔弩张的对峙,主角们悲戚难过或怒目而视,你在旁边呲着个大白牙哈哈笑,整段戏直接垮台。

曹轩本人就是群演出身,太了解这些人的想法。

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一天几十块钱,就别特么跟我聊什么艺术态度。

所以曹轩不会苛求群演必须拿出什么什么状态,除非是给他们加了钱。

正常群演,能配合情景演出最好,实在不行他就一个要求,别出戏。

就木这张脸当工具人,不哭不笑不打哈欠别有什么小动作,在他心里就是个合格的群演了。

所以很多大场面,会减少演员人数,成本问题还反倒是其次,演员调度难度更大,人少更轻松一些。

比如这场光明顶的戏,后续留下的200~300群演都是老群演,价格稍贵,但是有口碑,配合的不错,而且很少出错。

这就很不错了,试想一下,曹轩和别人对打或者和周芷若、灭绝师太对戏。

累死累活打了一套招或是酝酿好情绪表演,突然几个群演在镜头里笑场,为了质量,全部都得重拍。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时间长了谁不急眼,大家时间精力档期都很宝贵,耗不起。

所以为了拍摄方便以及出于节省成本的目的,中近景减少群演算是很恰当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