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勿以夜长乃谓无明

如今有人请自己吃饭,他又怎会拒绝呢?

赵有林微微躬身道:“那有林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承乾笑了下:“有林兄不必客气,咱们这就走着。”

话落,李承乾与长孙冲便领着赵有林朝着小酒馆走去。

……

酒馆之内。

李承乾点了几样小菜,又要了壶低度数的酒。

在等待酒菜上来时,李承乾才终于开始打量起赵有林来。

实话说,赵有林的模样还算不来。

清秀的长相配上那一袭青色长衫,使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儒雅气息。

待到酒菜上来之后。

李承乾拿着酒壶,为赵有林斟满,随口笑问:“有林兄,来了上京,感觉可还习惯?”

赵有林端着酒杯,朝着李承乾轻笑了下。

“说来也要感谢郑老爷的慷慨,让有林来了上京,能有个地方落脚。”

他虽然是在笑。

但李承乾却能从他眼眸当中捕捉到一抹苦涩。

细细想来,李承乾也能理解。

像郑家与卢家这类以书香门第著称于世的世家体系。

只要到了每年春闱秋闱时,就会敞开门户广纳天下士子入府。

这次秋闱前夕,李承乾早已听说,郑府共计招收百余名士子入门寄宿。

而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阶级以及三六九等。

像赵有林这样没有背景又没钱的穷士子,混在那些自视甚高的士子堆里,谁会将他放在眼里呢?

想到此处,李承乾抿了抿嘴道:“那有林兄对此次秋闱可有把握上榜,争取三甲?”

闻言,赵有林面露惭愧:“别说三甲,只让有林上榜,就是三生有幸了。”

唐朝时虽然就已经开始用科举选拔人才了。

但现在毕竟是科举初期,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善。

科举制度中还很多规则排斥穷苦出身的士子。

例如唐初的三次会考,童试、乡试、会试。

普通的寒门士子,要先参加童试。

童试过了,才有资格参加州级乡试。

乡试过了,才有资格参加国家级的会试。

而相对来说,世家子弟就要比他们强许多了。

首先,世家子弟是不需要参加童试的,他们可以直接跨过童试,直接参与乡试。

待到乡试一过,就可以赶赴京城参与会试。

或许有人会质疑,两方差距也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