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大造声势(三更求鲜花)

于富春不愧是搞文化出身的,穆国兴讲完了,他也停止了记录。对穆国兴这三条指示,于富春很快就理解了,穆书记这就是在给安江市委造势。统一认识,就是要使那些退下去的人心服口服,留下的要认真工作,其中配合五区三市两县的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才是重点。

上次吴记者灰溜溜的离开安江,于富春当时确实是捏了一把汗,他担心吴记者回去会把第二份稿件交上去,如果那样的话,他这个宣传部长责任可就大了。不要说别人了,就是省委方书记也不会轻饶了他的。

但是,后来事情的展却出乎他的意料,报社派来了一个调查小组,对吴记者在安江的所做所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没有多久,一个名气比吴记者还大,名字叫丁磊的记者又一次来到了安江,通过交谈才知道,吴记者回到京城后,就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现在已经被调到京城市日报,在一个娱乐版面担任一个小编辑了。

丁磊讲完了吴记者的情况,意味深长的对于富春说道:“于部长,你们市委的穆书记不简单的,他做出来的事情哪一条都是经得起检验的。”

于富春也理解丁磊话里的意思,但是背后议论市委书记,这可不是他一个组织部长应该做的事情。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却在琢磨着,穆国兴有那样的背景,要是收拾不了一个报社的记者,那还有什么脸面被人称作为太子。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何苦一开始还捏着一把汗呢。有穆国兴在,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呢?天塌下来自有高个子顶住嘛!

于富春的动作确实是够了快的了,回到办公室立刻召开了会议,根据穆国兴的三条指示迅的把工作布置了下去,安江市这台庞大的宣传机器立刻高效的运转了起来。

当天晚上市电视台就在新闻联播时间,播出了安江市委在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得到了中央的大力肯定的重要新闻。

第二天,安江日报也全文刊登了那篇报道,并配了一篇由于富春亲自撰写的编者按。于富春在这篇编者按里紧紧围绕着穆国兴的那三条指示,明确指出,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的五区三市两县,必须要坚决执行市委的指示,任何不能与市委保持一致的党政干部必将会在这次的改革中予以淘汰。

编者按中还不点名的批评了一些区县,在这次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中出现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并且暗示,这里的主要领导要好好的想一想了。

虽然想什么没有明着说出来,但是五区三市两县的党政一把手们心里都和明镜似的。当天几乎所有的区县市都召开了常委会,专门学习党报这篇文章和配的编者按。一些原来想要闹一闹,心存侥幸思想的人,这次也彻底的失去了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