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七十八章书生也会拍马屁(三更求鲜花)

郑伟喝了一口茶,正色说道:“省长,我是一介儒生,可能讲的话不太合乎规矩,但是,今天好容易有了这个机会,我就一吐为快了。我认为现在省政府正在搞的那个依法行政大检查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也是一个约束公权力,把政府置身于人民群众和法律监督之下的一个好办法,我相信这一条政策的制定者,肯定是你省长的功劳了。”

穆国兴笑了:“何以见得?”

“第一,从时间上来看,这次的依法行政大检查是你来到广南后才开始的,第二,没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和渊博的知识,没有一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仁爱之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谁说书生不会拍马屁,郑伟这个马屁拍的比谁都高明,他这些话算是真正说到穆国兴的心眼里去了。看了看时间,两个人不知不觉已经谈了两个多小时了,穆国兴又笑着说道:“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历史上出了很多的政治家,比如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唐代的李世民,清朝时间的曾国藩,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最不喜欢哪一个?”

郑伟知道,刚才讨论的道德经是从大的方面来考察他的学识的,而拿出这三个历史人物来,那就有点具体的考察一个人的眼光问题了,这个题目如果答的好,这位年轻省长必定是龙颜大悦,如果答的不好,今天这场谈话也就算是白谈了。

对这三个历史人物,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好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评判,这个时候就要看一个人的眼光了,也是考验一个人政治智慧的时候了。

郑伟略一思忖,一张口就语出惊人:“省长,抛开政治而言,这三个历史人物当中我最讨厌的是诸葛亮,最喜欢的是唐太宗和曾国藩两人当中的一部分。”

穆国兴不动声色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你的理论根据又是什么?”

“我之所以不喜欢诸葛亮,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郑伟此时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毕业做答辩的时候,目光炯炯有神,清了清嗓子说道:“第一,从工作方法上来看,诸葛亮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物,他谁也不相信,认为谁都比不上他尽心,不能放手让手下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结果越忙越糟糕,事业没干成倒把自己给拖垮了,最后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第二,诸葛亮没有胸怀,不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甚至为了自己大权独揽,不惜毁灭人才,它实行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凡是跟着他的人,在刘备死后是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穆国兴注意地听着,他也在思考着郑伟话里的意思,他感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大学教师,还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不像眼下一些机关里的人似地,整天唯唯诺诺的没有一点棱角,离开领导的指示就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