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老王,我发现你看不起咱们南城悠久的饮食文化啊!”

“南城主味就是海鲜,讲鲜讲究原味,隔壁那点吃法还是咱老祖宗淘汰的,当个宝?!”

“要不是好东西越来越难找,我用得着去折腾调味么?!南城传统食单里有要求材料你比我清楚,给我才能发挥这鱼的价值!”

“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还有这几条,这些都给我包起来,我这就去联系车,都给我留着!”

他手指所到之处,无不都是海货中的高精尖品,半条虾尾都没落下。

王二叔越看越生气,这分明是想一家独大,不给别人漏点汤,亏他还把人介绍过来,这不是给自己找竞争对手么!

于是当即加入了抢货的行列,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人,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份,越吵越大声,最终沦落到幼儿园水平的翻旧账,闹得不亦乐乎。

正这时候,东浦项码头又有一艘渔船靠岸了。

第17章 一座岛

这可真是艘崭新漂亮的大船,下水估计也就一两年,船身都闪闪发亮。

好巧不巧地,这船选了十一码头,就在葫芦号的隔壁。和它相比,葫芦号就像卷着铺盖的土包子,猥琐地蹲在墙角,越发不上台面。

大船隶属于某渔业公司,经常往来沿海各港,和东浦项市场许多店铺都有联系。最近是海鲜淡季,市面上的渔获严重不足,是以船还没靠岸,已经有不少收到消息的老板等在码头上,看看能不能收一批好货。

闲来无事,也有好事的人会瞄一眼葫芦号。

“哎,那不是老王吗?”

有相熟的人喊了王二叔一声。

“老王啊,你这哪搞的船?”

王二叔从船上探出头,掩饰不住一脸的喜色。

“不是我的船,是我家大侄子的。”

他刚在和刘彭生的博弈中夺下一程,现在心情正好,见人也有笑脸了。

“你们来等船?”

“是呐。”

那熟人笑道。

“快进港了,你不下来看看?这回说是从公海回来的,怎么不能有点东西?”

“哦,不了,家里的娃开船出去耍,搞了点货。”

那人听了也没在意。

他们这些做海鲜生意的,家里谁没点儿渔船关系?

但小船比不得大船,自家出海是能独占渔获,但也未必真能捞到啥,赵三姐是发达渔业公司谢老板的亲戚,老王估计是知难而退了。

正这时候,悠长的汽笛声响起,大船进港了,码头上的人群开始涌动。

“来了来了!”

众所期待的大船停靠在十一号码头,货仓打开,整箱整箱的海货展露在人前。

“别说,谢老板这新船就是不一样,这次带回来的海虾和带鱼品相都挺好,量也不少哩。”

有人笑着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