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孙绍祖:这永宁侯,手段竟如此酷烈?

但不久之后,贾珩再次大胜女真,并且以一种眼花缭乱的速度生擒了女真亲王,直接让王子腾彻底懵然。

待王子腾离去,姜瓖面色阴沉,目中寒芒闪烁。

自从那位李阁老派了这王子腾过来领兵以后,他那些往草原贩运的货物就开始停滞,这半年大家都在喝西北风。

还有三天两头过来清点,头一次缺了四千兵丁,那位李阁老得着他训斥了一通,幸亏他不靠着吃空额,克扣军饷度日。

李瓒到北平以后,主要对宣府、蓟镇、北平的军务开始整顿,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吃空额、克扣兵饷情况,但整体并不严重,尤其是宣府。

至于蓟镇总兵唐宽早就为李瓒斩首以徇,肃正军纪,而后就是募集燕赵之士对几镇边军进行补充,蓟镇的总兵是重新委任,而宣府方面则由王子腾领一万兵马,协管宣府,襄赞军务。

下方的宣府将校说道:“大人放心,鞑子只要敢来,我等就与其决一死战。”

就在这时,一个面容年轻的将校快步进入厅堂,来到姜瓖耳畔低语几句,让姜瓖面色倏变。

一众将校也察觉出一些异样,侧目而视。

姜瓖道:“诸位将军,如今时至正午,已在城中的醉仙楼设了酒宴,诸位过去吃点。”

众将校纷纷称是。

在过往之中,这都成日常之事,姜瓖总会请众将校吃喝,在军中威望也不低。

姜瓖说着,来到后院的书房,见到坐在椅子上等着的亢家二少爷亢泽兴,定了定神,问道:“亢贤侄,这般匆匆而来,所为何事?”

亢泽兴起得身来,朝姜瓖拱手道:“姜叔,那永宁侯已经到了太原,杀王承胤、商仲刚二人,夺其兵权,父亲惊惧不已,特意命我来向姜大人快马示警。”

因为距离较远,不过几天的时间,贾珩在太原的种种作为并没有传将过来,毕竟只是悬首辕门,而不是传首九边。

姜瓖闻言,脸色微变,说道:“永宁侯为何要杀王承胤,这是一镇总兵,岂能任意诛戮?”

“说是贪墨军饷,煽动士卒作乱。”亢泽兴面色阴沉如铁,低声说着,愤愤说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姜瓖闻言,眉头紧锁,坐在紫檀木打造的木椅上,脸上现出思索之色,说道:“王承胤贪墨兵饷的确颇为严重,这位贾侯爷是要杀鸡儆猴啊。”

“不仅如此,我在路上还听说,让父亲还有其他几家叔叔,以八钱一石帮着朝廷筹措军粮。”亢泽兴面色难看,低声道。

姜瓖起得身来,来回踱步说道:“收缴军粮,应是正常之事。”

“我父亲说如果亢家遇害,姜叔也要被那永宁侯盯着。”亢泽兴终于开口说道。

姜瓖脸色刷地阴沉下来,目中现出一抹杀机,冷冷地看向亢泽兴,但旋即又是收敛起来。

应该不是威胁着自己事情败露,大家一同完蛋,而是这位永宁侯的手段,如果动了亢家,一定会彻查穷究,然后查出他倒卖军器以及粮食、酒水给女真的事来。

亢泽兴道:“姜叔,那永宁侯心狠手辣,不得不防啊。”

姜瓖点了点头,说道:“贤侄,你先在城中藏一段时间,我想想法子。”

他的宣府镇中兵马没有缺额多少,而且经过上次李阁老的整饬已经相继补充,那位永宁侯拿不住他的把柄。

但是……走私女真,此事一旦泄露就是塌天之祸,能够抄家灭族的罪过。

见姜瓖面现思索,亢泽兴道:“姜叔,那我先过去了。”

说着,在一位仆人的引领下,出了书房。

姜瓖面沉如水,独自坐在紫檀木椅上坐了一会儿,只觉心头焦虑不胜。

定了定神,唤过一个仆人说道:“去请孙指挥过来。”

孙指挥是大同卫指挥佥事孙绍祖,这段时间被姜瓖借调来宣府,实则做着走私生意,这大半年如果没有孙绍祖出谋划策,在王子腾盯着下的姜瓖,一点儿都不敢向草原走私货物。

那仆人领命而去,过了一会儿,将孙绍祖请进书房。

“末将见过姜大人。”孙绍祖一进书房,就朝着姜瓖抱拳行礼。

姜瓖面色和缓了一些,说道:“孙指挥,快快请坐。”

孙绍祖道了一声谢,在一旁的椅子上坐将下来,只敢坐半个屁股,雄阔的脸上陪着笑,说道:“未知姜大人急召末将来所为何事?”

特娘的,他刚刚去见着那位锦衣府的曲指挥,这姜瓖就来唤着。

姜瓖问道:“孙指挥,想来听说朝廷大军已经过来的消息吧。”

“此事,末将听梁指挥使提起过。”孙绍祖连忙说道。

姜瓖面无表情,但声音中却有几分兔死狐悲的情绪:“永宁侯领征虏大将军印,军至太原,杀总兵王承胤、商仲刚,夺其兵权,这已是数天前的事儿了。”

孙绍祖闻言,心头一惊,道:“这……”

这永宁侯,手段竟如此酷烈?

(本章完)太原府城,总兵衙门官署后宅

林如海道:“子钰,这次太原镇的兵马,是如何编练的?”

贾珩道:“今日已初步编为六卫,合兵六万。因该镇兵需拱卫三辅,以往多住重兵,委大将镇守,而将校如王承胤等常行欺上瞒下之事,待蒙古之事解决,许不用这般多的兵马。”

太原府城定额十三万兵马,这还没有算上附近几位都司的兵丁,可以说这样兵力除了拱卫三辅,也是为了支援大同、朔州之地。

如果等蒙古内附,大汉的防线就不是这般被动,可以为国家减轻一半的防务压力。

林如海道:“九边每年虚耗军饷,几至千万,过往以察哈尔蒙古为屏藩,国家虽耗费钱粮,但可得西北安稳,可任由察哈尔蒙古为女真吞并,大汉军费开支倍之方有现在局面,彼时,天灾一起,中枢匮银乏粮,难以赈济抚恤灾民,社稷势必危殆。”

其实这也能看出眼前少年的战略目光,必须出兵不可。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姑父所言不错。”

这是从经济账上去算,大汉的财政状况根本顶不住东线以外都是女真的兵马压制,守久必失。

崇平帝也知道这一点儿,趁着又是抄家,又是番薯,有了一些家底,赶紧打一场仗。

林如海道:“今年关中、河北、山东等地又无下雪,想来北方诸省又是歉收一年,子钰先前所推广种植的番薯,可以缓解百姓饥馑之危,我在离京之前,户部已经和工部联名上疏圣上,诸省歉收之地广泛种植番薯,以补歉收,今年不能再酿成民乱了。”

无粮不稳,平常还能退耕还林,但局势一恶化,就要退林还耕,金山银山的天府之国再变良田。

贾珩道:“山西其实还有不少矿藏,如石炭、金银,到时寻人勘测出来,以为北方百姓群暖所用,更可为国家开辟财源,增殷赋税。”

林如海点了点头,道:“矿藏开采,此事需工部方面操持了。”

之后,贾珩待与林如海议完征购粮食的细节,各自散去歇息。

贾珩也返回后宅,来到书房之中,拿起簿册,低声说道:“草原方面可有新的情报传来?”

“现在还没有,没有这般快。”陈潇清声说着,道:“我刚才想了想,大同有兵七万,平安州有兵四万,女真会不会弃大同,而绕至背后攻平安州?”

贾珩道:“那也要等解决察哈尔蒙古之后,等到了大同以后,即刻派人联络察哈尔蒙古。”

问题是这等事不太好赌,战场之上战机变幻莫测,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贾珩看向陈潇,轻声道:“天色不早了,早些歇着吧,明天上午还要进兵。”

陈潇“嗯”了一声,也不再说其他。

第二天,天刚大亮,待军卒吃过饭之后。

贾珩单独留下了五千骑军交给戚建辉整顿太原镇军,等候步卒到来再即行派兵前往大同汇合,同时吩咐了一个锦衣千户监视着晋商。

旋即,马不停蹄,与陈潇、谢再义一同领着五万京营骑军向大同急行军。

而先一步领军的五千骑军已经早一天奔往大同。

大同城内

笼罩着这座古老的城池,墙垛之上偶尔可见手持长枪,按着雁翎刀的军卒往来警弋。

总兵衙门,后宅书房

平原侯之孙蒋子宁坐在帅案之后,看向手里的公文函出神,就在昨天,策马而来的庞师立派军卒递送而来消息,京营骑军的先锋将在今天下午到达大同。

其人四十出头,身形魁梧,浓眉大眼,面容肤色许是经常吹着边塞冷风之故,见着风霜之色。

“父亲。”蒋子宁之子蒋帆进入书房,其人二十出头,生的剑眉朗目,只是面容肤色古铜色,浓眉大眼,说道:“父亲,朝廷的京营骑军到了。”

“点齐诸将,随为父前去迎迎。”蒋子宁面色淡然,沉声说道。

大同有兵定额兵制七万,实际兵丁则不过五万五千左右,但几乎是实兵实饷,毕竟是边关,也不敢贪墨、克扣的太过严重。

当然,为了贴补家用,蒋家以及镇将与大同卫、晋商,一同向着草原的察哈尔蒙古走私货物。

其中也免不了有向女真走私之事。

换句话说,不像王承胤在太原还要受到山西一众军政大员掣肘和监视,大同方面的军将与蒋子宁几乎成了利益共同体。

贾珩再想如先前解决太原问题一样,就不大容易。

蒋子宁一边儿披上盔甲,一边儿说道:“我们家与贾侯原是世交,如果不是贾家不许,我们家与贾家还就成了亲家。”

这是说着当初蒋子宁曾经托王子腾的儿媳妇到贾府为元春提亲,但被贾珩所拒的事。

蒋帆感慨道:“父亲,这贾侯起势也太快了,当时还不是伯爵,而后在河南、江南连战连捷,一跃而封侯爵。”

语气之中,不无艳羡之意。

“这等承祖宗余荫的武勋子弟,哪怕是偏支,也容易在圣上跟前儿冒头。”蒋子宁将头盔戴在头上,虎目闪烁,声如洪钟说道。

贾侯的发迹之始就是从整顿京营,裁汰老弱,点查空额开始,到了大同之后,如果清查空额,他蒋家又该如何应对?

而此刻扬威营都督佥事庞师立,领着五千骑军,在大同城门之前,勒停了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