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章卫国公率军回汉

后光明天皇点了点头,低声说道:“那样也好。”

如果姐姐前往大汉,也能时刻留意大汉的动向。

后光明天皇好奇道:“方才,卫国公与岛津家督说了什么?”

贾珩道:“也没有说什么,就是说前往倭国,与女真鞑子作战,洗刷岛津家的耻辱。”

后光明天皇这会儿,那双绿豆大小的眼睛似是闪了闪,道:“大汉要对女真鞑子出兵?”

贾珩默然片刻,道:“女真时常南下劫掠我大汉边关,我大汉早就忍无可忍,待时机成熟,就要彻底剿灭女真。”

他如今在倭国,等到回神京也到了崇平十八年的六七月份,等再去威海、天津卫等地练兵,前前后后耽搁时间,也差不多也到了崇平十九年。

那时候新政也推行了一年有余的时间,或者再等晚上一些也没有什么。

后光明天皇目光熠熠地看向那蟒服少年,问道:“我日本能够为大汉做些什么?”

贾珩道:“彼时,还望日本水师与我大汉驻扎江户湾的海师一同出征,携手共讨女真。”

后光明天皇应了一声道:“鞑子杀我臣民,我大和一族定然要血债血偿。”

等到那时候,可以趁机从大汉那边儿讨要一些火铳和军械。

待后光明天皇离去,贾珩刚要转身返回,抬眸之间,忽而见到魏王。

魏王陈然笑问道:“子钰,最近可是要启程了?”

贾珩点头道:“倭国事毕,也该班师启程了,这一路坐船回去,等到了神京,估计也该夏天了。”

魏王陈然迟疑了下,说道:“子钰,那位日本女天皇,也要到大汉去?”

他也是听到,与子钰情投意合?这都什么跟什么?

贾珩道:“一同回大汉,也好促进两国经贸交流。”

嗯,更多还是基因交流。

魏王陈然拧了拧眉,说道:“这…这,回去之后,咸宁她不会说什么吧?”

贾珩笑了笑,说道:“咸宁她从来不管我的。”

魏王陈然:“……”

这话说得,好像也是,否则也不会任由子钰与那个唤作妙玉的艳尼纠葛不清。

魏王陈然想了想,轻声道:“子钰也不要太过纵情声色了,子钰有王佐之才,将来能够名垂青史,而为一代名臣。”

贾珩目光咄咄地看向魏王陈然,道:“我不慕权位,不慕财货,大抵也就性喜渔色。”

虽然跟大舅哥说这些有些古怪,不过一想起甜妞儿,转而又摆起长辈的架势来。

魏王陈然剑眉微顿,似乎没有想到贾珩竟如此直白,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道:“那既是这样,也随子钰吧,只是不可太过沉湎了。”

贾珩道:“魏王兄言重了。”

……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就到了崇平十八年的三月初五,正是阳春三月,百花盛开,蝴蝶翩跹之时。

这一天,终于也到了贾珩率领船队离开倭国境内的时候。

此刻,江南水师整装待发,一艘艘高有数丈的楼船停靠在海港上,静静等候着贾珩与魏王。

贾珩与魏王陈然在东平郡王世子穆胜以及日本众藩主大名的目送下,登上船只,扬帆起航。

而在船舱二楼,阁楼之上,明正天皇兴子着一袭枫叶红碎花的和服,云髻高挽,立身在舱室二楼中,就在窗户前静静眺望,凝眸看向倭国土地,心头不由浮想联翩。

自此一别,她再次回到家乡,却也不知何时了。

故乡的樱花,那时候应该也开了吧。

可以说,明正天皇早已受够了皇居之中二十多年的寂寞深闺生涯,此刻随着贾珩前往大汉,除却少许怅然若失之外,更多的还是有着一股说不出的新奇。

而舟船渡口之处,除却东平郡王世子穆胜外,后光明天皇与倭国诸藩大名出了江户城,相送大汉卫国公离开倭国。

后光明天皇一直挥手示意,而一旁的岛津家督则是面色阴沉,目光明晦不定,也不知在想着什么。

而整个倭国的政治生态也重新迈上一个新征程。

但征夷大将军人选的改任,也埋下了岛津光久等一众长州藩“尊王攘汉,反抗幕府”的引子。

当然,这都是后话。

崇平十八年,六月初三

这一日,天气已经进入了初夏,正毒的火辣辣日光照耀在大地上,炙烤着大地。

而大汉卫国公贾珩,自莱州海港重新登上大汉的土地。

而后江南水师暂且驻扎在莱州海港休整,贾珩则在一众锦衣府卫的簇拥下,带着明正天皇兴子,浩浩荡荡地向莱州府城而去。

此刻,一辆马车之内,明正天皇挑开马车垂挂的一面竹帘,转眸看向道路两旁的金黄麦田。

看向远处一座座砖混的茅草屋以及农忙的百姓,明正天皇那张秀美、明丽的玉容上满是阵阵新奇之色。

贾珩与魏王陈然并辔而行,道:“今年麦田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

前几年,大汉真是诸事不顺,从今年开始,似乎有些风调雨顺的架势。

重回故国,魏王语气之中同样不乏轻快之意,轻笑说道:“该征收夏粮了,也不知山东今年能多上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