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贾珩:咸宁,是真饿了……(求月票!)

好吧,这么说孩儿她娘,实在不合适,毕竟都给自己生儿育女了。

总之,咸宁是真想他了,或者说,原本在孕中就是欲火熊熊,这下他回来,当真是及时雨。

瞥见咸宁公主与李婵月,以丁香藤蔓托于乔木,宋妍娇躯酥软一团,此刻似是条件反射,心神荡漾。

两只小脚在裙裳中交叠在一起,宛如两根钉子定在原地,想走又不能走。

或者说,三人组原本就是凑在一起,形影不离,如同闺蜜,先前宋妍就被贾珩侍弄着,早已习惯这种旖旎靡靡之态。

贾珩想了想,随口问道:“这段时间,京里没出什么事儿吧?”

其实,他想问崇平帝的健康状况,先前搀扶着崇平帝时,明显感觉天子现在瘦的恍若一张纸,似乎一吹就倒。

中年帝王渐渐也到了油尽灯枯之时。

毕竟,也是上五十岁的人了。

咸宁公主那张白皙如玉的脸蛋儿,时而凹陷,时而鼓起,趁着换气的空当,道:“能有什么事儿?一切太平。”

贾珩想了想,低声道:“那也好,京中风平浪静就好。”

转眸看向一副垂下青丝如瀑的螓首,双手绞动着一方帕子的宋妍,贾珩招呼了一声,说道:“妍儿,到珩大哥这边儿来。”

宋妍娇躯轻颤了下,只觉芳心砰砰直跳,但还是鬼使神差一般,凑到贾珩近前,却见那少年一下子搂过自己。

而后,就觉恣睢和混乱的气息袭来,自家两片柔润微微的唇瓣一软,少女连忙闭上弯弯眼睫的明眸,那张清丽脸颊“腾”地羞红彤彤。

贾珩轻轻抚住少女的削肩,感受到宋妍此刻在掌中轻轻颤抖,心头就有几许欣然莫名。

大丈夫,当如是也。

此刻,春日午后,明媚日光照耀在琉璃瓦覆盖的宫殿,鸱吻小兽在蜿蜒起伏的屋脊上,神采奕奕。

也不知多久,贾珩一下子侧搂着咸宁公主的玲珑娇躯,凑到丽人的耳畔,柔声道:“咸宁,天色不早了,我回去了。”

咸宁公主此刻那张俏丽、丰艳的玉颊,两侧浮起团团玫红气晕,只觉前所未有的充盈袭上心头,低声道:“先生去吧。”

伴随着啵的一声,汩汩之势不绝。

这会儿,一旁的李婵月,藏星蕴月的眸子中宛如水雾朦胧,似沁润着妩媚气晕,赫然已是气喘吁吁。

宋妍同样娇躯绵软如蚕,那张雪肤玉颜的娇小脸蛋儿,因白里透红,恍若梨花花瓣洁白柔嫩,而两片莹润微微的粉唇,檀口开启,樱颗贝齿,似轻轻吐着柔润香气。

贾珩这边厢,穿好蜀锦袍裳,只觉一路风尘仆仆的倦意尽数扫空,举步离了寝殿,看向一旁的陈潇,道:“潇潇,你是随我回去,还是在这儿?”

陈潇打量了一眼那蟒服少年,说道:“我在这儿吧,明天再回去不迟。”

她晚一些,还要去见见师父,探探她的口风。

贾珩道:“那我先回去了。”

说着,不在殿中多做盘桓,举步出了守卫森严的宫苑。

……

……

神京,宁荣街

当贾珩返回京城之时,此刻,荣宁两府的贾家也收到了消息,整个府中都笼罩在一片喜庆洋洋的氛围当中。

荣国府,荣庆堂

这座昔日欢声笑语的议事堂,此刻,珠钗粉裙,浮翠流丹,一眼望去,就觉熠熠光芒,光彩夺目。

这又是荣庆堂平常的热闹一天。

钗黛、三春、云琴、纹绮,此刻正是聚之一堂,此外还有邢、王二夫人,以及薛姨妈三人。

凤姐倒不在此处,而是在稻香村中照顾着身子愈发重的李纨。

而兰溪则是与雅若在栖迟院玩着。

贾母落座在厢房之中,那张见着几道皱纹的苍老面容上,满是慈祥的笑意,道:“珩哥儿这次可算是回来了。”

下首坐着的薛姨妈,那张富态、白净的面容上,笑意灿烂,说道:“这一去又是大半年,珩哥儿这些年真是南征北战的。”

贾母笑了笑,说道:“鸳鸯,你去留意着,等珩哥儿到了宁荣街,请他过来,老身有些事想要请教他。”

其实,贾母想要咨询的是自家儿子贾政仕途上的事。

贾政去四川担任按察使,也有一二年了。

前些时日过年,贾政赴京至吏部述职。

贾母见着比在京时候瘦了一些的贾政,心疼的不得了,就想让贾政调至京城,也好在眼前时时看着。

因为,当初贾珩就曾有言,贾政前往巴蜀之地担任一任臬司,下一步还能再进一步,担任一省布政使,而后出任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

湘云此刻拉过一旁宝琴的手,说道:“珩大哥,要回来了。”

宝琴凑近在湘云的耳畔,道:“云妹妹想让他…”

后面的声音细微,几乎不可察。

湘云却娇躯一颤,那张宛如富士苹果的脸蛋儿,“腾”地羞红一片,彤彤似霞,如火一般。

琴姐姐说什么呢?再是让旁人听到了。

而不远处的宝钗与黛玉则是相邻而坐,一着粉红衣裙,一着藏青色碎花长裙,两人已经将如瀑青丝,绾成一个精美的秀髻,比之娇憨烂漫的少女时代,无疑多了几许已婚妇人的娴静、端丽。

此刻,钗黛两人脸上都是现出期待之色。

而不远处的探春,英媚的目光中,则是涌起一抹黯然之色。

最近,过了年以后,姨娘提及她的婚事,想要给她定一门亲事,母亲那边儿也应允了下来。

如今已是进入崇平十九年,距贾珩初见诸钗,已经五年过去。

随着园子里的女孩儿,年龄开始增长,探春也到了许人的年纪。

在外人眼中看去,贾政两个女儿,大女儿元春几乎确定没有着落,孤独终老,而小女儿探春自然不能再耽搁了,说媒定亲之事,也就提上了议程。

不仅是探春,就连迎春,婚事也提上议程。

因为贾家的权势,不少上门提媒的媒婆已经踢破了门槛。

邢夫人笑道:“珩哥儿这次回来,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宫里还不知怎么封赏?”

此言一出,恍若打开了众人的话匣子。

贾母笑道:“珩哥儿现在已是国公,功劳不够封为郡王,上次才就势赐婚,这次赐婚的也差不多了,或许是恩荫子孙。”

薛姨妈笑道:“芙儿不是才封了县主。”

她家宝钗如果有孩子了,将来也能封个县主。